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

教育的目的?

  昨日和同學聊到教育, 大家似乎對教育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意見. 在我的認知下, 台灣的教育似乎僅只於訓練, 啟發的功夫花得太少. 同學的的求知慾, 或者具體一點, 問"為什麼"的動力十分缺乏. 常問"如何", 我如何能考高分? 這一章有那些重點要準備? 我如何能獲得好工作. 在我看來, 這樣的讀書心態, 就像目前依靠石油推動的社會組織, 在石油斷炊的陰霾下, 好景不長. 能找到永續發展的生質能源作為我們埋首書堆的動力嗎?

  我也不知道, 但我也在尋找.

  如果你不認同我的陳述, 請找我討論, 溝通才能彌補個人侷限性

--

現實中的世界是殘酷的, 而這世界是由我們造就的

6 意見:

阿優 提到...

是沒錯啦~

我們接受前人留下的主流思想

而有了這樣的價值觀

教育究竟要普渡眾生

還是要讓願成佛者成佛

要用什麼理念去推動

本來就是各有利弊

不過說真的

思考真的好重要

jerrold 提到...

"願成佛者成佛"
好句!!

匿名 提到...

"我如何能考高分?
這一章有那些重點要準備? "
實在是一針見血啊

匿名 提到...

我想,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因人而異的
對於未來的期待或視野不同,便會被賦予不同意義
整體來說,是為了更好的未來
對我而言,具體的目標則是培養自主學習
可分成自我興趣的養成及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
其中,比較難達成的是興趣的發掘
如同中國傳統的科舉,大家想著我要翻身
在找到其他出人頭地的方法前,只能從眾
因此,在高度同質性下的競爭,就變成了機械化的紅海(複製以降低成本)
漸漸的,失去了學習的胃口,進一步探索的動機也不復見(社會價值觀下的邊際效益太低)
在此同時,社會整體便失去了進步的動力
假設社會可以提供適性發展的空間,大家以自身興趣為出發點,競爭壓力小了,個人動機增加了,才比較有機會對自己想做的事進一步研究(機會成本小,比較利益高),進而推動社會整體利益(在此假設發掘與探索的好奇心是人的基本能力)
在此,擁有進入自學門檻的基本能力也是要點之一;有了基本能力,良好的知識交流,系統化與批判性的思考,最後才有能力進一步推展學習及研究發展
找到興趣,發展興趣,才能使個人及整體的未來更好

(這裡的論述隱含了一項價值觀假設--事情做久了便能"產生"真正的興趣是不太可能的)
以上為個人觀點,歡迎補充或反駁以上想法

匿名 提到...

魯啦啦!
那什麼是教育?
我疑惑的反而是教育是什麼?
教育是否就侷限在國文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奇怪的東東
爲什麼我們所謂的教育就是指這些東西
修車理髮美容烹飪...
為何就不能說是教育?
只有拿著書的才是教育?

jerrold 提到...

技職和大學的方針可能不太一樣.
但是, 都應該只有訓練嗎??

PS: 本篇特指大學教育, 感謝嚕啦啦同學指正.